奖励稀疏(Sparse Rewards)是深度强化学习中一个常见且极具挑战性的问题,尤其是在任务目标明确但实现路径复杂、需要大量步骤才能获得奖励的环境中,比如围棋。
奖励稀疏问题
什么是奖励稀疏?
奖励稀疏指的是在大多数时间步长中,智能体收到的奖励信号都为零或没有提供足够的信息来指导学习。智能体只有在完成特定关键行为(例如,在围棋中赢得一局)时才能获得非零奖励。
为什么奖励稀疏是一个问题?
探索困难: 智能体很难找到导致奖励的有效行为序列。在巨大的状态-动作空间中,随机探索几乎不可能找到奖励。
信用分配困难: 即使智能体偶然获得了奖励,也很难确定是哪个或哪些先前的行为导致了这个奖励(即信用分配问题)。
学习效率低下: 由于缺乏频繁的反馈,智能体需要更多的样本来学习有效的策略,导致训练时间大大增加。
如何在深度强化学习中解决奖励稀疏问题?
有多种方法可以缓解或解决奖励稀疏问题:
奖励整形(Reward Shaping):
- 思想: 设计额外的辅助奖励,在智能体接近目标或完成子目标时提供积极反馈。这些奖励不改变最优策略,但可以引导智能体学习。
- 示例: 在围棋中,除了最终的胜负奖励外,可以给围空、吃子等行为提供小额奖励。
- 挑战: 设计合适的奖励整形需要领域知识,并且如果设计不当(改变了最优策略),可能会导致智能体学到次优行为。
课程学习(Curriculum Learning):
思想: 从简单的任务开始训练智能体,逐步增加任务的难度。
示例: 在围棋中,可以先让智能体学习一些简单的死活题,然后是局部对杀,最后是完整的对局。
好处: 智能体可以在较简单的任务中获得更多奖励,积累经验,为复杂任务打下基础。
分层强化学习(Hierarchical Reinforcement Learning, HRL):
思想: 将复杂任务分解为一系列子任务,每个子任务都有自己的奖励函数和策略。高级策略学习如何选择子任务,低级策略学习如何完成选定的子任务。
示例: 在围棋中,高级策略可能决定在棋盘的哪个区域布局或进攻,低级策略则负责执行具体的落子。
好处: 将信用分配问题分解到更小的子任务中,每个子任务的奖励可能相对稠密。
经验回放与重要性采样(Experience Replay with Prioritized Experience Replay):
探索策略改进(Improved Exploration Strategies):
辅助任务(Auxiliary Tasks):
演示学习/模仿学习(Demonstration Learning / Imitation Learning):
奖励稠密的好处
奖励稠密(Dense Rewards)意味着智能体在大多数时间步都能获得有意义的反馈信号,即使是负面反馈。
奖励稠密的好处:
更快的学习速度: 智能体可以更频繁地评估其行为的好坏,从而更快地调整策略。
更稳定的学习: 持续的反馈信号有助于稳定训练过程,减少策略在训练中期的剧烈波动。
更有效的信用分配: 由于奖励与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更近,智能体更容易理解哪些行为导致了好的结果,哪些导致了坏的结果。
降低探索难度: 即使是随机探索,也更容易遇到非零奖励,从而更容易发现通向目标的路径。
围棋中的奖励稠密问题
围棋是一个典型的奖励稀疏环境。只有在对局结束时才能知道胜负,这导致了漫长对局中每个子力的落子对最终结果的影响难以评估。
AlphaGo Zero通过**蒙特卡洛树搜索(MCTS)与自我对弈(Self-Play)**相结合的方式,有效克服了围棋的奖励稀疏问题:
自我对弈: 智能体与自身对弈,生成大量高质量的对局数据。
MCTS: 在每次落子前,MCTS会模拟大量可能的后续对局,并根据模拟结果来评估当前局面下不同落子的胜率。这个胜率预测可以看作是一种更稠密的“奖励信号”,指导MCTS选择最佳落子。
策略网络和价值网络: 策略网络预测下一步的落子概率,价值网络预测当前局面的胜率。这两个网络共同学习,价值网络提供了一个比最终胜负更即时的反馈信号。
与大模型PRM(Preference-based Reinforcement Learning from Human Feedback)的关系
PRM(通常指RLHF,Reinforcement Learning from Human Feedback) 是一种在大模型(特别是语言模型)中解决奖励稀疏问题或对齐人类偏好的强大方法,与上述强化学习中的奖励整形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PRM的工作原理:
预训练大模型: 首先,大模型(如GPT-3、LLaMA等)通过大量文本数据进行自监督预训练,学习语言模式和知识。
有监督微调(Optional): 可以在特定任务上进行有监督微调,提升模型在特定领域的表现。
奖励模型训练:
收集人类对模型生成文本的偏好数据。例如,向人类展示两段或多段模型生成的回复,让人类选择哪一段更好。
使用这些人类偏好数据训练一个奖励模型(Reward Model, RM)。奖励模型的目标是学习人类的偏好,能够对任意模型生成的文本进行评分,分数越高表示人类越喜欢。
关键点: 这个奖励模型将稀疏的人类偏好信号(每次只给一个最终的“好”或“不好”的标签)转化为了一个稠密的、可量化的奖励信号。
强化学习微调:
与解决奖励稀疏的关系:
在大模型生成任务中,最终的“好”或“不好”是一个非常稀疏的奖励(例如,一篇长文章只有最终的评价)。
奖励模型的作用就像是一个自动化的、稠密的奖励整形器。它将人类稀疏的、抽象的偏好转换为一个在每一步(或每次生成token)都能提供的数值奖励。
强化学习智能体(即大模型)不再需要等待人类的最终评价,而是在生成过程中就能从奖励模型获得即时反馈,从而更快、更有效地学习如何生成高质量、符合人类偏好的文本。
总结:
奖励稀疏是强化学习中一个核心挑战,通过奖励整形、课程学习、分层RL、探索策略、辅助任务和模仿学习等多种方法可以解决。奖励稠密能显著加速学习过程。在大模型领域,PRM(RLHF)通过训练一个奖励模型,将稀疏的人类偏好转化为稠密的奖励信号,使得强化学习能够有效地对大模型进行微调,使其更好地对齐人类意图。